未来,农产品营销将会结合互联网、市场需求衍生出更多的新玩法、新模式。但不管什么模式,能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营销或者直销的模式都值得推荐。为深入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消费帮扶助农增收,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中国乡村振兴50人论坛、天下粮仓(北京)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等联合相关单位按照国家乡村振兴工作的相关部署,在北京新发地综合交易大厅成立乡村振兴助农帮扶馆,从推销、助销、展销“三点”发力,打造畅通土特产出村进城、打造线下线上永不落幕的平台。乡村振兴助农帮扶馆政府支持力度大,政府关系、企业关系、媒体关系均十分深厚,在政府层面和市场层面都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欢迎各位涉农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助农帮扶馆建设,一起打开中国农产品的畅销之路!
利用餐饮店作为农产品销售的桥梁,将农产品体验、消费与互动融入餐饮环境,能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与推广的难题。比如,设立农特产品体验中心,与附近餐馆合作,实现双向优惠引流:在体验中心购买农产品可享受餐饮店的折扣,反之亦然。
在具体操作中,需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评估自身资源,决定是否独立开设餐饮体验店;二是注重农产品的优质与特色,打造独特卖点;三是巧妙平衡吃、玩、学三要素,提供丰富体验。
案例:有一家取名“乡村食材体验餐厅”,这家餐厅表面上干的是餐饮生意,能吃到以乡村原生态食材做的各种美味,卖的却是土鸡、土鸭、土猪肉、鸡蛋、鸭蛋等农产品。之后通过店内宣传、并结合互联网,刺激用户需求、留住客户、鼓励消费。同时,这样的案例还有一个牧猪人开了2家猪肉主题品鉴馆,消化掉了70%的产量;一个搞养殖的开了家梅花鹿山庄,鹿产品供不应求;一家食材体验餐厅内,食客吃完饭后顺便购买了一年要吃的肉类、鸡蛋。
如今网络直播卖货在普遍不过了,也是现在最好的一种销售方式,农产品直接通过物流到达消费者手中,省去了中间的环节,农户即可最大利益化,消费者也买到货真价实的农产品,关键是看你如何去直播,发现产品的特点,卖点在哪里,农产品+网络直播能解决:信任问题。通过网络直播可以让用户增强产品的信心,还可以快速传播推广。因为,网络是没有边际,网络直播的方式能很好地推广农产品及品牌,关键点是要掌握农产品的特点、品质和消费者的心理。
案例:在海南省海口市石山镇举行的互联网农业小镇创客沙龙专场推介会上,4名“创客”变身“网红”,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将特色农产品推销到全国。海南爱尚玫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乔顺法在直播中推销起自家的火山玫瑰:大家眼前看到的是火山玫瑰加工的成品:香皂、精油,鲜花饼。除了在实体店购买,全国的观众也可在微信上下单。
农特微商是一种利用微信朋友圈平台推广和销售农产品的创新模式。通过发布农产品的种植、成长、采摘等详细信息及图片,让消费者实时了解产品情况,建立信任感。在农产品+微商的实践中,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塑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信誉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效应提升产品价值;其次,完善供应链,确保农产品的配送、物流和冷链环节顺畅高效;最后,真实展示自己,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赢得他们的喜爱和认可。通过精心运营,农特微商能够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亮点。
案例:号称“中国农产品微商第一案例”张大发卖樱桃,他15天,卖出81282箱樱桃,获得10365950元营收。张大发短短2个月,建立10几个微信群,并不断培训并做线上预售,还组建微商团队,加强个人标签的推广及强化,之后就靠主动传播,打造个人魅力,从而实现团队及用户、分销商也对张大发信任。因此,才会出现万人共同帮你卖樱桃的案例。
农产品+电商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展示与推广,结合视频直播、产品溯源和私人订制等功能,吸引消费者在线下单购买。该模式巧妙融合线上购物、农产品与旅游产品,引导线上消费者到实体店体验,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交易。
在实施农产品+电商时,需关注两大核心问题。首先,农产品标准化是关键,尽管农产品本身具有非标准品的特性,但通过礼品化或干货化等创新方式,可实现标准化销售。其次,品牌改造同样重要,借助电商平台对农产品进行重新定位,打造符合现代消费者需求的新时代工业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农产品+电商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农产品销售的快速发展。
案例:山山商城展销中心网购平台开发 了全新模式,将农产品的视频直播、产品溯源、私人订制模块等,通过“线上购物+农产品+旅游产品”模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将线上的消费者带到实体店中,所有农产品交易可以实现在线下单、支付,并由线下的体验店提供展示和配送服务。目前该县入驻山山商城展销中心的企业已达30多家,农产品种类达100多种,借助电子商务营销方式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化提升,使该县实现了农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信息化和订单化生产,年销售额已突破1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