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典型案例(三):大宗贸易实现线上标准化操作 推动传统农牧产业转型升级
青海青稞和牛羊肉交易中心(以下简称青牛中心)以大宗牛羊肉冻品贸易为切入点,建设集供应链金融、智慧云仓监管、产业互联网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实现采购、运输、销售、订单、合同、融资、库管等环节线上操作标准化,引导传统农牧产业转型升级。立足终端消费需求,通过统一标识、统一装修、统一培训、统一结算、统一品牌授权,创新社区非连锁生鲜零售模式,以标准化提升产品品牌价值。
主要做法
形成标准化交易流程。青牛中心以大宗牛羊肉冻品贸易为切入点,制定并推行适应产业发展的标准,借助科技工具探索流通新模式,建设智慧农牧业PaaS服务平台,用户在线发布采购、销售信息,直接签订标准化合同,仓库和物流实时响应,结算服务实时监管,实现采购、运输、销售、订单、合同、融资、库管等环节线上标准化操作,促进贸易流通效率提升、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以大数据分析强化服务功能。建立牛羊肉行业数据中心,通过制定数据清洗标准、数据质量标准、数据映射标准、数据对齐标准,建立数据加工流水线,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业数据分析模型,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性工具支持。通过“全球e采、技术服务、大数据、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品牌服务”六大服务内容,为区域贸易商和大宗现货贸易商提供解决方案。
“国粮牛羊”平台架构
开展零售门店标准化改造。通过统一标识、统一装修、统一培训、统一结算、统一品牌授权,完成“国粮鲜生”非连锁社区生鲜店品牌标准化改造,改变传统店铺脏乱差、服务水平差等问题。通过“品牌认证、标准化服务能力输出、供应链优化、产品创新”等服务,给予生鲜店品牌赋能、管理赋能、流量赋能、供应链赋能、科技赋能,帮助非连锁生鲜店铺改善经营环境,实现增量收益。
加强数字化平台管理与服务。生产端依托青牛中心储备的前端资源推动牧场整合,构建定制农业从牧场到餐桌的产业闭环,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标准化。用户端按所属门店管理,通过私域和公域流量的合理运营,降低商家管理成本;建立追溯标准体系,统一信息标准,登记追溯识别码,为顾客提供可信的食品安全追踪。顾客端直接发送标准化订单信息,减少中间沟通流程。
国粮鲜生业务模式
取得的成效
“国粮牛羊”平台目前注册用户约为1.5万人,企业级认证近200家,直接服务产业客户2000家,围绕行业优质客户提供深度定制服务10家,初步形成了集精准信息匹配、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数字技术输出为一体的服务能力。
“国粮鲜生”平台解决了社区非连锁生鲜店无自营平台、缺乏店铺管理能力、会员管理不完善、无法沉淀顾客等问题,降低了供应链成本,建立了用户信用管理体系,为获得信贷支持提供了有效支撑。目前平台已在北京、内蒙古等地同步落地,北京区域已签约门店162家,挂牌门店148家,完成28个品类的牛羊肉产品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