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7716258735 欢迎访问舞钢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官方网站! 注册 / 登录
通知公告

关于2023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 产销对接大会有关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6-25 14:18: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相关决策部署,落实商务部消费提振年促消费活动安排,立足乡村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搭建农商互联更为紧密、产销衔接更为畅通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定于10月20—22日在江苏徐州举办2023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大会(以下简称大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会概况

  大会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主办,江苏省商务厅支持,徐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以“产销对接促消费、畅通循环助振兴”为主题,以线下和线上的方式,以“131+N”的形式,即举办“1场开幕仪式”“3场专题研讨”“1个农商互联专题展”“N场品牌发布、招商推介、供需对接、赛事促消费等活动”,搭建集行业交流、区域合作、创新推广、消费促进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总体方案见附件1)。

  1个农商互联专题展。大会规划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设标准展位1000个,设置6大板块,分别为乡村振兴土特产精品、特色果蔬、食材加工与预制菜、冷链物流与供应链技术服务、农村电商建设成果、江苏省及徐州市特色农产品。

  1场开幕仪式。以“立特色 强链条 兴品牌 畅循环”为主题,聚焦乡村特色资源禀赋,邀请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解读相关政策,邀请地方政府、权威学者及行业领军企业就推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数字化赋能,洞见发展趋势,分享案例经验,助推农产品流通高质量发展。

  3场专题研讨。围绕县域商业建设、生鲜零售渠道建设、贮运保鲜与深加工、预制菜产业创新等行业焦点,召开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座谈会,举办生鲜农产品零售圈大会、农产品贮运保鲜与深加工技术交流会、预制菜创新峰会等专题活动,搭建行业交流平台。

  N场推介对接洽谈活动。举办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地区及企业专场品牌发布活动、优势产业招商推介会、产品供需对接会、产地考察、特色食材品鉴、家乡好物“土特产”直播带货以及原产地对接预热活动等,促进产业资源对接。


二、主要特点

  (一)立足特色产业,展现乡村振兴新风采。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乡村特色产业,集中展示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土特产精品,包括区域公用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绿色有机食品、老字号及特色产品等,制定专门措施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组织企业到会展示推介。设立特色果蔬、食材加工与预制菜、冷链物流与供应链服务等主题展区,更好展示“土特产”发展成果。

  (二)深化行业交流,搭建农商互联新平台。

  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等商务重点工作为切入,通过推广新品牌、新技术和新的解决方案,分享先进经验和商业模式,帮助生产流通企业链接更多产业链和渠道资源,拓宽发展视野,促进联动对接,带动订单农业、产销一体化发展,打造长期稳定的新型农商关系。

  (三)促进供需匹配,拓展产销衔接新渠道。

  按照农产品产销对接“1+N”总体部署,引导农产品产区与销区供需双向循环。会前举办区域性产销对接活动,组织采购商走进河南、陕西、宁夏、新疆、甘肃、云南等田间地头开展对接;会期进一步加大专业采购商邀请力度,增加采购商数量,深挖重点地区品类对接需求,提前组织匹配,通过新品推介、供需对接、产地考察等形式,开展精准对接,提高参展商与采购商参会实效。

  (四)依托淮海经济区优势,挖掘消费市场新需求。

  依托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区位交通优势、产业优势以及长三角庞大消费市场,举办“农商互联·乐购消费周”,开展特色美食集市等商旅文融合的促消费活动,引导各地特色农产品进商圈、进步行街,探索新的消费市场空间。


三、有关事项

  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促进产销对接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请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商务工作特色及优势,将大会作为市场拓展、区域合作、创新推广、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工作载体,加强组织协调,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确定大会联络员。

  请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确定1位联络员,负责本地区参展参会单位和人员的组织联络工作,并请于7月10日前将联络员回执(见附件2)反馈至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

  (二)组织相关企业参展参会。

  请组织本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农产品供应链企业、农产品流通技术服务企业,农产品设施设备供应商等参展,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宣传形式,丰富推介洽谈活动。

  (三)组织优质采购商参观采购。

  积极邀请批发、零售、餐饮、酒店、贸易和生鲜电商等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并组织填写采购商报名表(见附件3)。经审核,组委会将提供相应接待及产销对接服务。

  (四)组织申办配套活动。 

  各地可根据需要申请举办专场推介会或产销对接活动,组委会将根据活动内容提供场地、宣传、渠道对接、会务服务等相应支持,有意向地区和企业可及时与组委会联系。

  对各代表团组大会期间取得的产销对接成效,组委会将统筹安排现场签约仪式和持续宣传报道。根据各地组织情况,组委会将评选一批“优秀组团单位”。

  参展参会企业请关注“全国农商互联大会”微信公众号,并于2023年9月15日前填报相关报名信息。

图片

(扫描二维码,关注大会最新动态)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响 潘思文 金阳

  电话:010-51190865/0863/0862

  传真:010-51190867

  电子邮箱:lczxgyl@139.com


  附件:

  1.2023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大会总体方案

  2.2023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大会联络员回执

  3.2023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大会采购商信息收集表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

2023年6月20日


附件1


2023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
产销对接大会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中央“三农”工作总体要求,立足乡村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供应链水平,强化产销对接长效机制,做好“土特产”文章,有效挖掘品质消费潜力,促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二、大会名称

  2023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大会

  三、时间地点

  时间:2023年10月20—22日

  地点:江苏徐州(绿地淮海国际博览中心)

  四、大会主题

  产销对接促消费、畅通循环助振兴

  五、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

  支持单位:

  江苏省商务厅

  承办单位:

  徐州市人民政府

  执行承办:

  徐州市商务局

  徐州市农业农村局

  协办单位: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

  江苏省冷链学会

  江苏省电商协会

  江苏汇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六、主要内容

  本届大会将以线上和线下方式,以“131+N”的形式,即举办“1场启动仪式”“3场专题研讨”“1个农商互联专题展”“N场品牌发布、招商推介、供需对接、采购签约、商务考察、促消费和系列区域性产销对接预热等活动”,搭建集行业交流、产销对接、区域合作、创新推广、消费促进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不断丰富大会功能、提升大会价值、促进产销对接与交流合作。

  (一)展览展示。

  大会规划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由六大类组成。

  1.乡村振兴土特产精品。以各地组团为主,集中展示各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老字号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优特农副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民族特色产品和美食文化等。

     2.特色果蔬。展示新鲜果蔬、鲜切及方便产品、有机产品、冷冻果蔬、脱水果蔬、食用菌、果蔬罐头、果汁、果酱、果干、果脯、干果、坚果、果蔬深加工产品、都市农庄等,果蔬种植及采后技术,果蔬深加工技术设备等。

  3.食材加工与预制菜。展示净菜、肉制品及水产品,米面粮油,预制食材、方便菜肴、方便主食、自热食品、即食食品、面点主食,复合调味料等。

  4.冷链物流与供应链技术服务。展示生鲜柜台陈列、打包、结算、加工等设施设备,智慧仓储物流技术装备,冷链及配送服务、食品保鲜冷藏及冷冻设备、冷链仓储及搬运设备、制冷材料及配件,农产品供应链平台解决方案,批发零售数字化解决方案,质量追溯、设计营销、检测认证等技术服务和应用场景。

  5.农村电商建设成果。展示各地区及企业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中特色产业打造、品牌运营等方面成果及案例,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及技术服务等。

  6.江苏省及徐州市特色农产品。集中展示江苏省内特色农产品。举办2023徐州·淮海经济区品牌农产品展示展销,重点展示淮海经济区各城市特色果蔬、预制菜、加工食品等土特产品,徐州市“农香徐来”市域公用品牌,以及农村电商、冷链技术等发展成果。

  (二)重要活动。

  1.巡馆

  参加人员:国家有关部委、举办地人民政府、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领导,行业协会、重要参展商和采购商等重要嘉宾代表。

  2.大会开幕式

  主题:立特色 强链条 兴品牌 畅循环

  内容:聚焦乡村特色资源禀赋,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数字化赋能为支撑,推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邀请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深度解读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相关政策,发布《全国农产品流通形势分析报告》,邀请权威专家学者及行业领军企业就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发展,洞见发展趋势,分享发展模式和经验。

  议程:

  10:00—10:20  领导致辞

  10:20—10:40  政策解读

  10:40—11:00  专家主旨演讲

  11:00—11:10  农产品流通消费形势报告发布

  11:10—12:00 “土特产”发展经验交流及供应链与渠道建设案例分享

  (三)专题研讨。

  1.生鲜农产品零售圈大会

  内容:围绕供应链重构、县域零售、仓储会员店、社区零售等热门话题,邀请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产、供、销链接的新思路,人、货、场重构的新路径。

  2.预制菜全产业创新峰会

  内容:围绕预制菜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预制菜领域技术创新等内容,邀请相关行业协会、预制菜企业、中央厨房产品研发企业、餐饮企业、食材供应链企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分享交流。

  3.农产品贮运保鲜与深加工技术交流会

  内容:邀请知名学者和院校专家,围绕农产品贮运保鲜与深加工新技术、新模式进行探讨交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增强产业竞争力。

  大会期间,将组织召开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邀请有关商务部门和行业专家,围绕补齐县域商业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优化县域消费渠道、增强农村产品上行动能、提高生活服务供给质量等主题进行交流座谈。

  (四)洽谈推介。

  1.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内容:以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重点,遴选具有地域特色的地理标志及土特产品、美食文化和优势产业等地方政府及龙头企业进行推介,推进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和特色品牌建设,邀请各地采购商现场洽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2.地区及企业品牌发布活动

  内容:由各地代表团及企业根据需求申办,组委会提供统一搭建的活动区,支持各地区及企业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名优新品、最新行情发布等活动,通过推介发布、互动体验、在线直播、媒体采访等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

  3.优势产业招商推介会

  内容:由各地代表团及企业根据需求申办,结合优势资源,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投资、生产基地共建、产业园招商等领域,吸引涉农企业项目落地,促进银企对接,带动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4.供需对接选品会

  内容:针对重点品类产品采购需求,组织农产品经销商、商超、电商平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餐饮企业、团购单位等进行选品,与供应商等对接洽谈,促进供需精准匹配。

  5.走进生产基地洽谈考察活动

  内容:围绕举办地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组织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走进淮海经济区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开展选品采购、投资洽谈等活动,强化产销对接长效机制,促进区域内循环与跨区域流通。

  (五)消费促进。

  1.“农商互联·乐购消费周”

  内容:联合举办地政府、银行、平台企业等发放促消费优惠券,会同有需求的省市组团精选“土特产”产品进商圈、进步行街,推广地域美食文化,开展产品展示销售,打造金秋美食季消费场景。

  2.家乡好物“土特产”直播带货活动

  内容:联合央媒、电商平台、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直播基地,设置“全国农商互联大会”话题,组织参展团组及企业开展家乡“土特产”短视频宣传,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土特产”公益直播带货活动,有效带动产销对接。

  (六)原产地对接预热活动。

  内容:继续会同有关省市举办区域性产销对接活动,针对不同地域及农产品特点,组织采购商走进原产地,加强区域联动与市场联通,推动应季对接常态化和长效对接机制化。

  七、重要嘉宾和采购商邀请

  (一)邀请国家相关部门、各省(区、市)代表团,国家及地方行业协会、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等重要嘉宾参会。

  (二)多渠道邀请全国大型农产品批发商、经销商,连锁商超、生鲜电商等零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餐饮企业,单位食堂采购部门等采购商参会。

  (三)对有明确采购对接意向的全国大型采购商,经审核后,由大会组委会提供交通及食宿等接待服务保障。

  八、提供配套服务

  通过全国农商互联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为参展代表团和企业提供线上展示、专业观众登记、活动申办、供需配对等一站式专业服务,持续提升办会品质。

  九、招商招展政策

  (一)标准展位6800元/个(9平方米),特装展位光地680元/平方米(36平方米起租)。

  (二)商务主管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等政府展团按标准价格的80%收取,即标准展位5440元/个,特装展位光地544元/平方米。

  (三)对各省(区、市)商务主管部门组织推荐的乡村振兴重点县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参展企业,大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免费展位或同等面积的光地。

  十、宣传推广

  对会前、会中、会后进行常态化宣传推介,集合中央媒体、地方媒体、行业媒体和新媒体力量,加大新媒体精准营销宣传投放力度,做好举办地城市氛围营造及广告宣传,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矩阵,增强宣传效果。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