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典型案例(九):建立“1+1+N”工作机制 稳步推进商贸流通标准化协调发展
大连市以绿色化、信息化和低碳环保等为切入点,建立“1+1+N”(即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体系以及包括市商务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标准化院、四家试点企业以及商贸流通领域其它企业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工作机制,发布实施《工业品仓储信息管理规范》等8项团体标准,组织试点企业和相关单位起草《商贸流通标准化工作指南》等市级地方标准、团体标准20余项,稳步推进商贸流通标准化协调发展。
主要做法
建立三级协同推进标准化工作专班机制。建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和各区市县政府为成员的三级协同推进标准化工作专班机制。制定了《大连市商贸流通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建设原则、主要任务、重点领域以及具体时间安排等,重点在农产品流通、零售业、商品贸易和居民服务业开展标准化建设,着力抓好相关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大标准宣贯力度。
设立“商贸流通”专栏并开展培训指导。在大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设立“商贸流通”专栏,由专人收集、整理,实时维护。面向试点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开展标准化公益培训,对试点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及现场指导7次,内容包括标准化基础知识、标准化法律法规、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以及不同类型的标准编写等。
取得的成效 依托“商贸流通”标准信息化平台,通过培训和信息化支持的方式惠及企事业单位500余家;推动一批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项目,列入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77家,已建成智慧化农贸市场17家,农贸市场标准化率提升近10%;创建了一批以大连万达广场商业为代表的绿色商场,推动形成了以大商集团为代表的统采、统管机制;“互联网+标准化+洗衣”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有效推广,该模式洗衣网点已达78个。